首页>物流百科>物流百科

新时期内贸物流企业的创新与发展路径

2022-07-12481次
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,要加强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,完善服务质量供应体系。贸易型物流企业在我国物流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比重,但也存在着发展模式粗放、发展成本高、风险点多、不可持续等问题。加快转变发展思路,创新发展路径,实施全面创新,以适应物流业整体环境变化,已迫在眉睫。
拓展新时期内贸物流企业创新发展路径
一是构建现代专业物流服务体系。在生产***经济快速变革和更新的背景下,传统商贸物流企业应积极运用专业发展理念,加大高质化、专业化、精细化的战略投入,创新和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,整合优化运输、仓储、装卸、包装、加工、配送、回收等功能,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技术和装备体系,努力加强铁路、港口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,水路、货运枢纽、货场以及物流园区、基地、平台、中心、仓库、终端网点等重要节点设施。
二是构建综合性物流金融服务体系。物流金融是传统商贸物流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增长点。在商业保理、融资租赁、仓单质押、代客结算等业务的基础上,进一步开展细分市场信用风险管控、资质评估、授信等新型金融服务,实现金融业务的利润覆盖不断扩大。同时,加快拓展海外物流金融市场盈利能力,创新**物流金融保理业务,提供贸易融资、质押转让、会计处理等综合性物流金融服务,评估监管和买方对**市场的信用担保,涵盖资本服务、管理服务、规范服务、信用保险服务和信用评估服务等。
三是建立全球贸易和供应链体系。在全面提升我国物流业全球互联互通水平的背景下,为适应扩大**贸易的需要,贸易型物流企业应加强传统**商品贸易的服务能力和范围,拓展服务种类,提高供应链上下游贸易资源的管理和整合能力,合理利用外汇差价、税收差价和利率差价的优势,提高企业的全球融资能力和**竞争力**市场竞争力。一方面,依托传统资源优势,进一步拓展大宗商品贸易业务,完善全球贸易物流网络和信息平台。另一方面,加强全球供应链管理和服务能力,依托**运输和货物贸易体系,加强与全球研发企业、生产企业、贸易企业、金融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供应链合作,综合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,构建全球物流贸易和供应链服务体系。
四是发展绿色物流和循环物流产业。加快金融融资向产业融资转变,把绿色物流、清洁能源、节能环保等朝阳产业结合起来布局融资,并利用贸易资源优势,提高企业融资水平和整合经营能力。比如,结合加工再制造业发展需要,充分利用物流技术装备体系、物流园区、物流基地、智能仓储等基础设施和配套技术,重点发展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地区的逆向物流业务和回收物流服务。研发应用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和现代物流管理技术,采用低能耗、低污染、低排放的交通工具,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循环利用,实现工程机械、废旧汽车等产品的回收再制造能力,完善回收物流体系和废弃物物流体系,推进绿色物流和回收物流产业建设。
五是搭建高等物流产业研究平台。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的生产***业,在政策研究、战略咨询、行业标准制定、绩效评估、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或差距。传统商贸物流企业可以在现有研发体系的基础上,努力构建国内外先进的专业高等物流产业研究平台,通过智库咨询研究,积极参与**物流产业发展战略规划,专业评估等方式,旨在构建我国现代物流产业体系,构建物流市场机制,优化物流基础设施网络,以及物流产业区域联动发展路径,构建现代供应链体系,区域物流与**物流协同发展、物流产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、物流装备信息化与智能化、绿色物流、应急物流、军民一体化物流等重点领域开展产业咨询研究。
把握新时期内贸物流企业创新发展重点
专业的第三方物流。加强品牌、管理、专业技术、专业人才和基础设施建设,完善专业第三方物流服务体系。加强纵向管理和横向结合,发展连锁经营、综合采购、仓储配送模式,创新终端集中配送、联合配送、多式联运等模式,不断拓展物流服务种类和内容,深入整合到生产领域、流通领域、回收领域,为整个产业链体系提供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,集货物采购、包装分拣、仓储管理、中转运输、流通加工、配送、回收等为一体专业的物流服务。
现代物流网络。以物流节点和渠道为基础,以物流基地和物流园区为重心,加强“节点+渠道”、“干线+支线”的现代物流网络布局,继续挖掘区域经济、政策、区位等优势资源,形成跨区域联动、要素集聚、协同创新的物流网络支撑体系。一方面,以物流基地、园区为内部核心节点,以港口、货运站、公路口岸、机场为外部辅助节点,以干线、支线、专线为主要和次要物流通道,构建和完善企业内外部物流网络。同时,要加强物流网络各要素的整合,继续推进服务业、贸易、制造加工、金融等领域的优势互补,增强资金、技术、人才、品牌等优势,限度整合物流网络资源,形成资源共享、功能互补、互联互通的一体化物流基础设施平台,整合供应链企业和生产***企业,提高高质物流服务的支撑能力。
综合物流金融。在巩固现有财务盈利模式和盈利能力的基础上,加快拓展物流金融业务类型,进一步推广包括信用风险控制、银行项目授信等在内的国内外细分市场的新型物流金融产品。积极发展新时期商业保理业务,为广大中小物流企业提供融资服务,重点提供应收账款管理等综合性商业金融服务,中小物流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与信用监督评价。同时,以激活应收账款、加快资金周转为导向,推进融资租赁业务与商业保理业务的融合,促进中小微物流企业与生产***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合作,通过设立融资性担保基金、加强银行担保合作等方式解决中小微物流企业融资问题。
多层次电子商务。借助o2o等电子商务模式,加强企业线上线下服务能力,帮助商贸物流企业实现有针对性、准确营销,扩大潜在客户群。
智能信息平台。加强自动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物流技术的研发与创新,促进物流信息的集成与共享,促进物流业务流程的透明与共享和供应链管理的集成。建立大数据应用系统,实现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实时分析判断、绩效评价和趋势预测,提高企业决策的抗风险能力。
全球供应链管理。加强企业供应链发展战略布局,规划和明确信息流与现实物流的范围、结构、匹配模式、供应链整合的管理体系、运行机制和专业要求,从而使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成为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。依托互联网和智能物流信息平台,建立供应链管理新技术、新标准、新模式,构建智能管理、网络支撑、企业共建共享的新型智能供应链体系。
现代物流园区。建立现代物流园区和物流产业基地,拓展企业管理、信息管理、商品管理、流通管理、回收利用、评估监督、共性技术研发等系统化物流服务。在此基础上,强化资金管理结算、信息系统建设、金融等综合服务能力,结合区域产业优势,推动物流园区与制造业、商业、金融、交通等领域融合联动发展,提升园区专业服务能力,构建区域辐射力强的物流园区发展模式。
高级物流智库。以高水平物流智库建设为指导,加强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和咨询研究平台建设,提升行业研究能力,使智库具备全球市场服务能力。